非遗与民俗的比较研究:概念、学科与名录
Main Article Content
摘要
非遗和民俗是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非遗和民俗是互构共生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民俗和非遗的保护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本文从国际文化保护、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建构功能及新文科建设的认识上,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演进以及与民俗(民间文化)的比较研究中,阐明非遗与民俗的关系、学术研究、价值与审美特质、非遗名录中的民俗等,并提出了非遗学和民俗学研究的学科建设、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以及相关实践工作等问题。
Article Details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
参考文献
[1]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民族艺术,2008(1):6.
[2]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民族艺术,2008(1):7.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4] 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45.
[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59.
[6] 冯骥才.非遗学原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66,67.
[7] 冯骥才.非遗学原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5.
[8] 冯骥才.非遗学原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39.
[9] 教材和学术论著图书主要有北京联合大学组织编写《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开始陆续出版,张勃著《北京市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现状与对策》由学苑出版社2021年出版,穆秀颖主编《永不消逝的记忆: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在非遗资源汇编、志书、传承人口述史、非遗项目编纂等方面,出版图书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汇编》,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团结出版社陆续在2009年、2010年出版。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202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由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原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编写,2015年开始陆续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团结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等出版社接续出版。2012年开始,北京市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陆续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至2024年已出版93本。《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2024年三联书店出版。
[10] 主要有《中国民俗大系》北京卷,《中华民俗大典》北京卷,《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各区卷,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等编《北京民俗大全》,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风俗》,金受申著《老北京的生活》,常人春、高巍著《北京民俗史话》,高巍著《北京民俗文化史》,孙爱军著《北京传统民俗》,潘惠楼著《北京的民俗》,宋卫忠著《民俗北京》,毛巧晖等著《北运河民俗志》、《北运河流域民俗传统与民众日常生活》,杜染著《北京民间文艺的世界》等。
[11] 近年对非遗学科建设进行探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向云驹《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路径》,高丙中《非遗学的建设与新文科的探索》,萧放《非遗如何成为学科:非遗学科建设的破与立》,方李莉、刘召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知识体系建构的探索》,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段友文、石怀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设立的多学科整合》,黄永林、邓清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张洁、郭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20年探索》,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化思考》,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与人才培养定位》,乔晓光《事实与价值:非遗通向教育的路——文明转型期的非遗新学科建设》,户晓辉《基于现代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构想》,段友文、牛宏程《论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互构共生》,万建中《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主体》等。
[14] 在北京市这些项目中,被列入民俗类别的项目有7个,分别是厂甸庙会、元宵节(敛巧饭习俗)、元宵节(九曲黄河阵灯俗)、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庙会(妙峰山庙会)、庙会(东岳庙庙会)、庙会(丫髻山庙会)。另外,北京市在2006年、2007年、2009年、2014年、2021年公布了五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03项,其中,民俗20项,分别是厂甸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房山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东岳庙庙会,老北京叫卖,北京豆汁食俗,东来顺饮食文化,长哨营满族食俗,杨树底下村敛巧饭习俗,千军台、庄户幡会,年丰庄善缘老会,西邵渠金钟总督老会,花市元宵灯会,丫髻山庙会,幡鼓齐动十三档,奶子房庙会,恭王府春分祈福习俗,黑水湾淘金习俗。北京市各区也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而形成了国家-市-区三级名录体系。
[12] 杨耕.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328.
[13] 段宝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75.
[15] 王晨阳,刘魁立,朝戈金,黄永林,张玲.“非遗保护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笔谈[J].民俗研究,202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