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墨之实骨,融戏境之意神 ——探析高马得《牡丹亭》戏画风格和创作精神

Main Article Content

陈思宇

摘要

高马得是当代著名戏画大家,其诸多作品现今陈列于中国昆曲博物馆的“马得昆曲戏画艺术馆”中供人观赏。他擅长借助戏画的形式传递昆曲的美学意蕴,然而其创作风格和精神指向的分析往往侧重于绘画式的分析,而非从戏曲的角度去理解。由于《牡丹亭》戏画占据他画作中的大多数,因而想要深入地研究戏画风格和创作精神,需要从他的《牡丹亭》戏画入手。他融合了近现代漫画、西方速写和中国国画的笔墨技巧,勾勒出《牡丹亭》戏画的“骨血”——人物形象,体现出定格、简化、秀雅的美学风格。在戏画意境的传达上,他通过整体式的构图、对比式的色彩和领悟式的题跋,表现出《牡丹亭》的中心主旨以及他个人之理解。他的《牡丹亭》戏画所蕴含的创作精神也同汤显祖的“意趣神色”论有相同之处。因此,高马得的《牡丹亭》戏画呈现一种书法的骨感又融和了戏曲意境、人物神韵的风格特色,研究其戏画的实质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度传承与创新。

Article Details

如何引用
思宇陈. (2025). 以笔墨之实骨,融戏境之意神: ——探析高马得《牡丹亭》戏画风格和创作精神. 东亚人文艺术研究, 1(02), 59–68. https://doi.org/10.63221/eaha.v1i02.59-68
栏目
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凤娟.现代戏曲人物画的类型与传播特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22(02):66-75+156-157.

[2] 方成.马派的画[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62.

[3] 潘玥.20世纪戏画三家艺术风格研究——关良、马得、韩羽[D].东南大学,2022.DOI:10.27014/d.cnki.gdnau.2022.003705.

[4] 高马得.我画速写[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141.

[5] 高马得.画戏之乐[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116,116.

[6] 高马得.我画戏画[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139.

[7] 汪曾祺.好人平安[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82.

[8] 何倩.访戏画名家高马得先生[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54,55.

[9] 高马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138.

[10] 高马得.《洛神》引我学山水[M]//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第4辑·高马得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118.

[11] 汤显祖著;[清]陈同,谈则,钱宜合评;李保民点校.牡丹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1.

[12] 高马得绘;黄冠编.水墨·粉墨:看马得戏画 听众家评说[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98,2.

[13] 黄天骥.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意、趣、神、色[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Z1):73-83.

[14] 鲍世远.老实做人调皮画:戏画名家马得印象[J].上海戏剧,2006(11):33.

[15] 高信.马得戏画掠影[J].当代戏剧,1987,(06):50-51.DOI:CNKI:SUN:DDXJ.0.1987-06-014.

[16] 张公者.纸上舞台——马得访谈[J].中国书画,2006(11):52-61.DOI:CNKI:SUN:SHUH.0.2006-11-005.

[17] 姚亚兰.戏曲《牡丹亭》国画人物表现研究与运用[D].苏州科技大学,2021.DOI:10.27748/d.cnki.gszkj.202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