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在戏曲评论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剧《白罗衫》为例
Main Article Content
摘要
建立科学的戏曲评论评价机制是新时代戏曲评论的重要工作,本文尝试将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与理论方法引进到人们观赏戏曲时的脑机制的讨论中,进行戏曲实证研究。本研究选取了江苏省昆剧院和苏州昆剧院排演的《白罗衫》中《诘父》/《堂审》片段作为实验素材,采用脑电分析技术(EEG)来探究不同被试者在观看不同版本昆剧片段《白罗衫》时的大脑前额叶区域活动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为戏曲剧目评价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被试者脑注意力活动指数在整个观演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有比较明显的起伏变化。实验提取了注意力指数和放松度指数,两个实验片段的注意力指数均值分别为:55和49,放松度指数均值分别为:50和53,多数被试者认为“省昆”版《白罗衫》更吸引他们的注意,而“苏昆”版的《白罗衫》片段则更让人放松。前者一冷到底的戏剧风格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后者对父子亲情的肯定让人轻松愉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脑活动的强弱仅可作为剧情吸引力的指标之一,并不能作为剧目质量好坏的直接评价标准。因观众个体间的差异,在涉及到高级认知功能时,对情感、推理、判断等要素的分析往往因人而异,从目前的技术来看,难以作出严格的区分。这两个版本的《白罗衫》各有千秋,同时期待后续研究成果的问世。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认知神经科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这对摆脱当前戏曲评论的精英化立场,最大化地避免主观的感性判断来保持评论的客观性具有重要价值。
Article Details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
参考
[1]王馗,戏曲批评需要“体系”建构[N],中国文化报,2015-4-10.
[2]安葵,批评声中反思戏曲批评[J],中国戏剧,2014,(06):49-53.
[3]安葵,略论当代戏曲批评[J],戏剧艺术,1994,(01):19-22.
[4]赵艳喜,戏曲评论的新时代之变与发展方向[J],人文天下,2022,(09):34-39.
[5]GAZZANIGA, IVRY, MANGUNG,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2E ),[M].New York: WW.Norton,2002:1-2.
[6]李思屈,诸葛达维,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在媒体效果测评中的应用研究——以电视剧收视率预测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9):37-43.
[7]周达祎,王宜文,阐释与争鸣:神经电影学的学科定位与方法省思[J],民族艺术研究,2024,37(06):23-32.
[8]Bartels, A &Zeki, S. (2004).: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during free viewing of natural scenes[J], Human Brain Mapping,2021(2):75—85.
[9]杨歆迪,王宜文,近年来神经电影学发展新探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电影理论创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04):42-51.
[10]Zahedi Farindokht A S , Khorrami A .Dramatic Arts and Neuroscience: Evaluating the Artist-Audience Connection by Scientific Tools[J], Journal of Fine Arts: Performing Arts and Music,2021,vol.23:49-60.
[11]Teasdale B , Maguire L , Budelmann F ,et al.How Audiences Engage With Drama: Identification, Attribution and Moral Approval[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1,vol.12.
[12]顾君忠,杨静, 英汉多媒体技术辞典[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21.
[13]S. Sanei, J. A Chambers, EEG Signal Processing, John Wiley Sons Ltd[J], England, 2007:10-12.
[14]杜仰泽,人机交互环境下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感实时识别与调节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6:1-62.
[15]杨群,田丰,候晓菲,等,EEG神经电影学探究与VR视觉研究方案[J],电子测量技术,2019,42(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