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记中的“柿霜糖”与河南非遗“柿霜糖”考辨

##plugins.themes.bootstrap3.article.main##

孟俊峰

摘要

随着学界对鲁迅研究的不断深入,鲁迅在美食上的逸闻趣事也越发得到关注,特别是鲁迅关于柿霜糖的记述常常成为各界谈资。但柿霜糖究竟为何物,现今大多是口耳相传,少有见过。以鲁迅1926年6月26日日记中所述的柿霜糖为切入点,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探析鲁迅笔下的柿霜糖与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的关系,将便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鲁迅笔下的柿霜糖,有利于人们更加鲜活地感知日常生活中的鲁迅。

##plugins.themes.bootstrap3.article.details##

栏目
非遗保护

参考

[1]《马上日记》最初以《马上日记豫序》《马上日记(一)》《马上日记(二)》《马上日记(三)》《马上日记(四)》《马上日记(五)》为题,发表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五日、八日、十日、十二日、十九日、二十三日的《世界日报副刊》上。此篇《马上日记(二)》写于1926年6月26日,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十日(1926年7月10日)在《世界日报副刊》第一卷第十号上首刊。《马上日记(二)》先后被多次刊发,不同刊稿多有差异,本文选用首刊在《世界日报副刊》的版本。

[2]朱洪.刘半农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29.

[3]鲁迅.鲁迅全集 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37.

[4]首刊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廿三日《世界日报副刊》第一卷第廿三号的《马上日记(五)》,疑似因排版印刷问题误刊为“一面吃不,料这样就吃完了”。

[5]卜范文编.柿[M].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

[6]李广新.林业[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108.

[7]鲁迅.鲁迅文集 第3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79—380.

[8]华山编.鲁迅作品精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354.

[9]王得后编注.鲁迅杂文全编 上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9.

[10]来凤仪选编.鲁迅杂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154.

[11]开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开封简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16.

[12]陈兆新.荥阳霜糖[J].中州今古,1984(5).

[13]杜其儒编.荥阳县外贸志 (1959—1983)[M].荥阳:荥阳县外贸局,1985:73.

[14]杜其儒编.荥阳县外贸志 (1959—1983)[M].荥阳:荥阳县外贸局,1985:74.

[15]杜其儒编.荥阳县外贸志 (1959—1983)[M].荥阳:荥阳县外贸局,1985:74.

[16]郑州民俗志编纂委员会编.郑州民俗志[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42.

[17]《河南年鉴》编辑部编.河南年鉴 1987[M].郑州:《河南年鉴》编辑部,1987:65.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郑州文史资料 第7辑[J].郑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1990:91.

[19]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组织编.中华烘焙食品大辞典:产品及工艺分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77.

[20]田金祺修.汜水县志[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28:1.

[21]田金祺修.汜水县志[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28:4.

[22]《郑州年鉴》编辑部编.郑州年鉴 1986[Z].郑州:《郑州年鉴》编辑部编,1986:209.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巩县文史资料 第4辑[J].1988:104.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巩县文史资料 第4辑[J].1988:105.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巩县文史资料 第4辑[J].1988:107.

[26]陈兆新.荥阳霜糖[J].郑州:中州今古,1984(5):54.

[27]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28]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2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https://www.henan.gov.cn/2006/12-21/241254.html,2006年12月21日。